克銳特塑料造粒機分享花錢買瓶礦泉水 最不值錢的竟然是水
相關人士指出,其實在買水的時候,我們的需求并不在于水的量,實際購買的是特定場景下的最優(yōu)解決方案。
比如,看到超市里的農(nóng)夫山泉,一種是500ml的賣1.5元,另一種是1500ml的賣3元。你會選擇哪種呢?500ml?
一個簡單的選擇,其中就蘊含了滿滿的智慧。
花錢買瓶礦泉水 最不值錢的竟然是水?
有點甜的不是水,是你的心
什么樣的水是好水?來自于海拔5000米的雪山之巔?還是一萬米深的地下甘露?
商家不會告訴你的是,從生產(chǎn)端的申請牌照,購置設備,開采損耗,到供應鏈端的水質(zhì)處理,包裝上市,品牌宣傳,物流運輸。最后到你手里的成品,最不值錢的就是里面的水。
經(jīng)濟學有個概念叫做邊際成本,即每生產(chǎn)一個單位的新商品(即一瓶水),會帶來的總成本的提升量。
對于商家來說,除去上述所有的成本之和,一瓶500ml的水升級到1500ml,邊際成本幾乎為0,也就是說,兩種包裝的水成本幾乎是一致的。我們換個角度理解,在1500ml的包裝中,500ml的水售價1.5元,而幾乎沒有成本的那1000ml售價同樣是1.5元,1500ml的水從商家的角度來看,利潤至少是500ml的兩倍。
買的其實也不是水,是種方案
定價策略同樣是個很有趣的話題。在無所不能經(jīng)濟學中,還有一個概念稱之為“消費者剩余”,即消費者消費一定數(shù)量的某種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這些商品的實際市場價格之間的差額。例如小盼紙的女朋友某天在商店里看到一只絕版的拳擊手套,她預期花3萬能買下這只手套,但店家開價只有2萬。那相對于這只手套來說,這1萬的差價即該商品的消費者剩余了。
消費者剩余是衡量消費者福利的重要指標,但是正所謂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對于商家來說,好的定價策略當然應該消滅這一部分“能賺但沒有賺到的錢”。
需求是定價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小包裝的水對應的是何種需求?
顧客臨時口渴,而身邊沒有可以解除渴感的物品。因而這個需求是剛性的,自然可以適當提高價格。
從消費場景來說,超市里可用來臨時解渴的另一類替代品是一些精包裝的飲料,通常價格較高,這也從另一個方面支撐了小包裝飲用水的價格。而大包裝的水更傾向于解決家庭飲用的問題,急迫性遠小于臨時口渴。
因為時間充裕,顧客也會有更多的時間對解決方案以及商品進行比較,此時價格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了。
所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買水的時候,我們的需求并不在于水的量,實際購買的是特定場景下的最優(yōu)解決方案。